小龙虾体内常见细菌包括肠炎弧菌、班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寄生虫则主要包括支原体、原虫。这些细菌和寄生虫都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和危害。为了避免食用小龙虾而引起感染,建议大家购买正规渠道的龙虾,购买前应该检查虾的质量并严格按照熟食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一)应激性红体
发病原因:应激性红体在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一般是由于虾子不适应环境而引起的,比如: 恶劣天气导致的环境骤变、水体有毒有害指标升高导致的中毒性应激、换水不当、倒藻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藻中毒等。
判断方法:应激性红体主要表现为触须发红,尾扇尖部发红,以及当虾子在受到药物刺激或者拉网时出现的触须尾扇甚至附肢发红的现象,但是一般这种现象会随着水体盐度、温度等理化指标的逐渐稳定而消失。
(二)病毒性红体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一般在 气温骤变以及水体理化指标严重超标的情况下容易引发。
判断方法:对虾群体常出现环游现象,肝胰脏肿大或变淡红色,肌肉容易变浑浊。病虾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死亡。
(三)细菌性红体
发病原因:一般是由于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
判断方法:通常表现为附肢发红,特别是游泳足尤为明显,因此也被称为“红腿病”。
我们了解了三种对虾红体的发病原因,那么针对不同红体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避免盲目用药,浪费人力物力。
二、对虾红体的防治措施
(一)应激性红体
1. 在恶劣天气发生前三天,及时补充藻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可以搭配EM菌,稳定水质和藻相 。
2. 在恶劣天气前,提前泼洒抗应激VC、幸福100,避免对虾产生应激。
(二)病毒性红体
只有在发病前进行预防,一旦发病,治理已经晚了。
(三)细菌性红体( 主要是由于弧菌感染引起)
1. 日常预防:
定期解毒、消毒杀菌;勤改底,定期改底;保持充足的溶氧;定期补充有益菌。
2. 发病治疗
一旦发病,我们要及时使用 乐畅和活力多,作为精油和酸化剂,乐畅具很强渗透性和穿透性,可以裂解弧菌细胞膜;活力多可以游离出甲酸,小分子有机酸抑制弧菌效果快,强强联合效果更好。配合改底等措施,以保证良好的水体环境。
1.
养殖大小不一 在发苗时由于虾苗的大小规格不一,导致在饲养时这种差别越来越大,或者养殖时间过长,有些小龙虾没有捕捉完,又放养了下一批虾苗,使上次的成虾和刚放养的虾苗同时共存,形成老少同糖情况。而且很多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常常会采用混养的方法,在池塘中投放其他鱼类,从而导致密度越来越大,造成小龙虾缺氧死亡。 解决方法: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一般每亩投放亲虾60-80公斤,而幼3虾是每亩2-3万尾,如果是混养模式,还有相应的降低密度,投放同批虾苗时,保证大小规格相差不大,尽量不要出现老小同糖情况。
2.
水质过肥 有些刚刚开始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户,由于经验不足,在养殖时常常会担心小龙虾的营养不足、吃不饱、长的慢的情况,在投喂时投放大了的饵料,或者在施肥后在投放大量的菜子饼。